57-35      

邏輯思考定義以及如何養成這樣的能力?

 

我覺得在這個過程當中自己遇到好幾個關卡,第一個是自己的閱讀速度不快,再來是無法整合資料,無法從過往資料當中找出一個規律並給予假設這是最大的問題,這些問題剛好證明了我缺乏計算性思維(computational thinking),所謂的計算性思維是:

拆解 (Decomposition): 將一個任務或問題拆解成數個步驟或部分。Breaking a task or problem into steps or parts.
找出規律 (Pattern Recognition): 預測問題的規律,並找出模式做測試。Make predictions and models to test.
歸納與抽象化 (Pattern Generalization and Abstraction): 找出最主要導致此模式的原則或因素。Discover the laws, or principles that cause these patterns.
設計演算法 (Algorithm Design): 設計出能夠解決類似問題並且能夠被重複執行的指令流程。Develop the instructions to solve similar problems and repeat the process.
發現問題後,便是解決問題,但這要怎麼解呢?老實說光這樣對我來說還是有點難啊~(我就是個資質駑鈍的學生啊XD),於是乎,想到書店找找解答,剛好在書局裡看到這本書,於是二話不說馬上帶走,雖然後來書中作者提到,他講述的邏輯思考方式並不適用於學術研究,但我想只要能夠實際應用的話,本書還是值得借鏡。

在本書一開始就先開宗明義的定義邏輯思考:

本書所說的邏輯思考,是指「批判性思考(透過深度洞察,擁有自己的想法),邏輯性地發展(前顯易懂傳達)」。
邏輯思考並不是單純指套用固定的「公式」,始思考形象化。批評性思考(透過深度洞察,擁有自己的想法)成套進行的事「真正的邏輯思考」
而在麥肯錫的思考之中又特別強調在這樣經由歸零發想及假設思考,創新的創造當下最佳且切中要點的「新答案」,這樣的結論剛好與翟本喬先生寫的《創新是一種態度》描述的概念剛好不謀而合。在思考的過程中不可以依賴靈感,需要尋找更深層的東西,可藉由以下三個步驟練習:

57-34-A

能吸引人對他人對話產生共鳴不只因為邏輯思考的正確性,能夠發表個人獨特的
創新、性感又令人感動的分析才能使人真正感動
 在麥肯錫強調在這樣的創新又有邏輯的思考後發現:「發生在眼前的事情,真正的問題為何?」,書中以餐飲店收到了許多客訴,其中包括自動販賣機的熱飲賣完、許多人要求提供毛毯、廁所不夠等等,收到客訴之後,不要直接一一因應,而是要尋找背後的原因,會發現彼此之間或許有共通的要素,最後發現是由於館內很冷,在咖啡廳或自動販賣機的熱飲機會增加,使得人們更常上廁所。

 而上述提到的:

1.自行清楚地確認前提(那是真的?) 是指對自己的靈感、直覺、等進行反問「那是真的嗎?」「so what?」,一開始要盡量俯瞰事情的全體,正確的掌握問題,在確認前提的時候,要確認原因和結果之間是真的有「因果關係」,H老師在seminar每次都愛問:你確定你這個factor真是導致結果的crucial role嗎?你要怎麼證明?標準回答:SiRNA、Inhibitor、knock out, XD,而不是只有「相關性」,才不會在思考解決方案的時候弄錯方向。

這裡作者示範了兩個版本的邏輯思考:
A.因為確認不足而招致疏失→徹底確認,消除疏失(胡鬧的邏輯思考)。
B.因為確認不足而招致疏失→改變架構,免於確認(真正的邏輯思考)。

為了心中的疑問,會導致批判性的思考,而批判性思考的基本態度是:
(1)經常意識到目的為何?(2)意識到思考模式的框架,而排除框架(3)持續發問(so what? why so?)

57-33-B

利用這樣的模式練習

 

而這個金字塔的發展模式又分為下列四個步驟:決定主題→思考邏輯的框架→釐清思緒→釐清根據,建立好的金字塔則需要檢查是否有結論成為主題的答案?水平方向的MECE關係(是否有疏漏),垂直方向則是so what? why so?(因果關係)

57-32-C

總結而言,這本書裡用了實例講解,以及說明相關方法,讓人能夠更習慣於有邏輯性的思考。不停的問自己so what?so why?直搗問題核心,解決系統性的問題而不單是表面問題,更甚者能因地適宜的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李承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